第二篇要来聊Rom-Com的兴衰血泪史!
每隔几年全美国人就会对某种类型片集体中毒,60年代西部片里的牛仔帽和枪、80年代电影里的科技想像与Disco,汇集成好莱坞的各个年代的独特风格。他们的生命周期极为类似,崭露头角时总是量少质精,
渐渐地蔚为风潮进而增加投资,产量爆棚后又难免流于形式,直到最后一个影迷也摇摇头说「够了够了,我先不要。」时,才替该年代画下休止符。浪漫喜剧在1990年代名利双收,后继无力的主因大概有以下三个。
【外部竞争,小说改编电影的进击】
在00年代尾爱情喜剧开始疲弱之际,新的电影类型如「青年小说改编电影」《纳尼亚传奇》、《波西·杰克逊》渐渐占据大萤幕,其中直接与浪漫喜剧抢观众的是《暮光之城》和《饥饿游戏》,两部都以女主角的观点出发,一手谈恋爱一手大冒险,在生死交关的刺激剧情当中还可以解爱情三角习题,对少女们的吸引力无可限量。
小说改编爱情片不得不提的还有《格雷的五十道阴影》,目标女性观众的情色爱情电影本就不多,格雷不仅成功打入主流戏院,还在四年内连出三集,平均以五千万美金预算就收获四亿票房,可见纯纯的爱并不是女人唯一想要看的题材呦。
【制作困难,中级预算片的退潮】
近代电影预算走向M型化,超大制作、超强IP的作品越来越多,称霸2000年的《哈利波特》、《速度与激情》、《不可能的任务》系列,紧接着2010年代的漫改电影潮流,渐渐构成大众心中「适合去电影院看的电影」,标准是要能在声光效果或演员阵容上值回票价,导致大片以外的电影票房孱弱。
中级预算片受到的冲击最大,不如小制作那么容易回收,票房失利加上DVD业的逐渐没落,投资风险增加的结果就是中级预算片产量渐减,爱情喜剧就是受灾最惨的类型之一。
【烂片标签,资金、成果、评价的恶性循环】
到了00年代尾声,虽然有《K歌情人》《假结婚》等佳作,但浪漫喜剧的质量普遍降低。先是一贯的剧情公式让人感到疲乏,求新求变却可能导致剧情走向猎奇,甚至与B级搞笑片界线模糊,例如《前女友们的幽灵》狂开簧腔、根本渣男圣经却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浪漫结局,是偏离主要客群的例子之一。
再来一旦类型片被套上「烂片」「过时」等标签后,大明星们各各闻之色变、退避三舍,以免被认为是有颜没实力的烂片王。偏偏演员阵容大小几乎是浪漫喜剧的成功的第一道关卡,没有熟面孔、没有连载IP之下,这就是俗话说的—输在售票口。
资源渐渐流向其他类型片,越来越少投资后2010年代除了黑马《真爱每一天》以外,美国队长红起来前拍的《先生你哪位》、啃老观众的《BJ有喜》评价都不佳,到近三年传统浪漫喜剧几乎是被埋葬,让我们默哀三秒。
好了,现在把眼泪擦干!危机或许真的是转机,前年的《摘金奇缘》、Netflix自制的《两大无猜》都以华裔美国人为主角,先不论关于文化挪用的那些blabla,至少这是多元和转型的开始之一。
另外由瑞贝威尔森、连恩汉斯沃主演的《难道不浪漫》虽然有众多缺点,仍能看出它的核心价值,不只在身材上不甩一般审美观,更在整个人物设定和剧情中,把浪漫喜剧这个类型反复检讨,同时也对它的初衷表示崇拜和仰慕。
浪漫喜剧可以很荒诞、很梦幻,挑剧情的毛病、批评观众的幻想症没有意义,因为Rom-Coms旨在提醒这个世界,转角的那个人虽然不是克里斯伊凡或珊卓布拉克,但爱还是存在的,爱自己后爱也会来找你。
本文来自贝吉塔投稿,不代表宅部落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