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盗梦空间》2010
有时候我很希望自己尚未看过某些片子,只为了再次享受初观赏时的震撼与感动,那份许愿清单的榜首就是《盗梦空间》。
除了内容具高度原创性、编排近乎完美,声画结合地壮观又精致令人大开眼界,其实惊人的题材广度和情感深度才是让它不朽的原因,谁能想到一部紧张刺激的科幻劫盗电影,文戏让人潸然泪下,故事核心使人思考梦与意识的关系乃至存在真正的定义。
【为什么作梦如此重要?因为梦里我们还在一起。】
再怎么宏观壮阔、复 杂难解的剧情,都必须用人性来调和才会是一个情理兼具的好故事。在《盗梦空间》十周年纪念版的访谈中,导演诺兰就特别强调本片的功臣莱昂纳多,
过程中不断强调故事主轴是「柯伯与茉儿」的关系,用目眩神迷的盗梦来烘托,再缜密的计划、武力、财力都敌不过人与人的情感,费雪与父亲的亲情、柯伯对亡妻和孩子的爱,影响结局之深胜过一切。
因为是十年前就讨论度很高的经典,剧情解说和佛洛伊德梦的角度就不多谈,以下聊聊本片最慑人心的概念与生活的连结,也就是原片名Inception,有着起始、开始的意思,在电影中指「植入思想」,让某概念在目标对象的脑海中萌芽。
柯伯说:「哪怕是最小的意念也能生根茁壮,从而成就或毁灭一个人。」此一概念不只是整个盗梦剧情的起点,也是柯伯罪恶感的来源、茉儿一角存在的理由,大幅增加了观影感受上的威胁感与不确定性,
然而神片之所以为神片,是因为在旋转的陀螺被黑幕盖过后,观众不只无比在乎柯伯有没有从梦里醒来,更禁不住去想自己身处的世界会是唯一的现实吗?关于真实定义的哉问已经扎根在观众心里,生根发展、余韵无穷。
【从电影到生活,你我都是被思想植入的对象】
片中提到真正的灵感不能被伪造,因为大脑总会意识到灵感来源进而排斥,但在现实世界里,不需要是原创的灵感,
影响日常行为最多的,是那些来源已不可考的的想法,最初可能来自一段儿时回忆、一场演讲、一则广告或一首歌,即使概念的传递者有明显企图,我们仍然会被潜移默化的理由是什么?就要用「睡眠者效应」来解释。
睡眠者效应(Sleeper Effect)1949年由心理学家Carl Hovland提出,相较于要传达的理念或想法,时间间隔使人们对于其来源会遗忘的更快,只保留内容模糊的记忆。
这个概念被广泛运用在现代传播媒体,最常见的例子就是「牛奶很健康营养」,最早是美国牛乳品牌联合医界、学界打造的销售策略,起初并不成功因为阅听人知道资讯来自有目的性的广告,
但一段时日之后人们渐渐忘记讯息来源,只剩下「牛奶很健康」的模糊印象,到现在全世界仍像信奉真理一样认同牛奶的营养价值,即使事实并不如此。
数以万计甚至根本无法察觉的思想植入,每日每夜在影视新闻、政策文宣里流动,不用三层梦也能深入潜意识,当一个想法茁壮、成为自己所认知的真实以后,要打破或挣脱它将会难如登天,或者过程异常痛苦如同挣扎着要回归现实的男女主角。
最后用我钟爱的台词作结,柯伯:"You're waiting for a train.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.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e train will take you,but you can't know for sure.Yet it doesn't matter.Now,tell me why?"茉儿:"Because we'll be together."
不论梦里如何绚烂或浑屯,愿我们都能搭上命中注定的火车,挣脱自以为是的真实,一起在现实世界清醒而幸福着。
本文来自灰原哀投稿,不代表宅部落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