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脱皮爸爸》:纸飞机跌在地,不一定是坠落,可以是降落
早在2016年已于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映的《脱皮爸爸》,引颈两年,这回终于在香港公映了。
电影早前已在内地上映(虽然据闻票房失利),不知这有没有关系,《脱皮爸爸》有一阵浓重的内地味,我不时发现演员的口形与粤语的对白不符,配音和后制有点粗制滥造,叫人无法投入。
因此,看《脱皮爸爸》的前半段,我承认我是有点不耐烦。这种年龄错配的情节,让我想起毕彼特(Brad Pitt)的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(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on),也想起刘德华的《童梦奇缘》。
然而,电影初段的节奏很跳脱,吴镇宇的皮脱得太快,脱完也不见得有什么意义,令我摸不着头脑。
直至后期,不同年龄阶段的吴镇宇同时登场,与古天乐和春夏一同吃面,看着看着不禁尝出了《脱皮爸爸》的味道。电影令我想起大学选修中国现代文学时谈过的寻根意识(可能这正是我为何觉得电影充满内地味的原因)。
吴镇宇是个爱国勇士,梦想成为国家飞行员,即使为国躯也所在不惜,后来因伤放弃了飞行的梦想,加上结识了春夏,向往香港繁荣的生活,便努力工作来港家居;吴镇宇返老还童,连家也变成像以往内地乡下村落的模样,好比一场重拾初衷,饮水思源的寻根之旅。
但这只是吴镇宇的角色背景,我倒没觉得《脱皮爸爸》很红很谄媚,我总觉得电影真正的主角,是古天乐。古天乐饰演人生跌入谷底的中年人,就好像香港的投射,曾经胸怀大志,现在却步入中年危机,郁郁不得志。
事过境迁,曾经深受内地人艳羡的香港,早已风光不再,甚至逆转成香港人北上发展的局面,例如古天乐饰演的电影导演上内地拍戏、殡仪馆职员(其实不肯定那个角色是干什么)想与来自内地的年轻版吴镇宇假结婚,以换取内地人身份。
内地飞黄腾达,香港急流勇退,但电影最后说了一句︰纸飞机跌在地,不一定是坠落,可以是降落。飞机降落后,乘客下机,各自活出精彩人生,然后又有一批新的乘客冲上云霄,是世代更替的象征吗?
香港也许真的大不如前,但电影说,这不是机毁人亡,只是成功降落,待燃油加满,定能再度起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