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兄弟班》:抽离现实中的温拿,看一帮年轻人组乐队的故事温拿红的时候,我还没出世。我本来深恐《兄弟班》是打正旗号地重温旧梦、大卖伯伯婶婶集体回忆的电影,但导演陈友多番在电影的宣传报导强调,《兄弟班》不是温拿的故事,是年轻人的故事,加上电影又有陈家乐和林耀声等贴近我辈的新晋演员的脸孔,于是慕名看看。
《兄弟班》与我最初的期待颇有落差,但这些落差却是正面的。电影说年轻人追寻理想,讲组乐队玩音乐,理应一腔热血,但电影却相对平实,尤其与近年关于年轻人追梦的香港电影《狂舞派》和《点五步》等,《兄弟班》没有刻意的煽情,将热血和感动位推向高峰;
我又本以为《兄弟班》会以温拿的歌曲串连故事,但电影基本上连插曲也不多。导演的处理手法,让观众得以抽离现实中的温拿,以第三身的客观角度,看一帮年轻人组乐队的故事。不过对于本身对温拿不熟悉,无法电影一开始便自行补脑地爱上戏中主角的观众来说,电影缺乏了能够牵动情绪的发展,导致年轻观众难有共鸣。
例如戏中几位主角,为了与酒吧阿伯斗快弹结他旋律,于是平日逛街乘车吃饭时,嘴里也会叽哩咕噜地哼着旋律,我觉得这一段颇好看,我有几秒联想起小时候爱看的《歌舞青春》(High School Musical)(虽然好像完全唔关事),但这段一瞬即逝。
电影后段,讲述亚伦独立发展后风生水起,成了金马影帝,其余几位则浑浑噩噩,我也很期待这一部分对于角色心理的描绘,但好像太快交代过了;后来亚伦与兄弟们重聚,心中的芥蒂顿然消失,虽说兄弟冇隔夜仇,但这一部分未免转折得太快。
不过正如看戏前的忧虑,《兄弟班》这部电影不论对于t哪一个年龄阶层,也总有其盲点。《兄弟班》能拍出这样,已教人另眼相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