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幸福城市》(Cities of Last Things)《幸福城市》里,女儿对高捷饰演的中年张冬陵说︰「爸,不要那么执着了。」
电影分成三个部分,用三个夜晚,剖析中年、青年和少年张冬陵的一生。一开始的中年张冬陵,做事鲁莽而暴躁,观众那时就跟女儿一样,也认为他太执着了。
女儿不理解他的过去,我们观众却有机会追溯张冬陵的过往经历;你就会发现,他那所谓的偏执行径,看似为人际关系带来了冲突,为社会制造了不幸,但其实那压根不是执着,那才是真正想为这个城市重现点点幸福的微不足道的贡献。中年张冬陵说,他不和妻子离婚,只想女儿有个完整的家庭,我们以为那是基于他纯粹的占有欲或妒忌心,但原来那是因为少年的他曾亲眼目击母亲被枪杀,他不欲下一代跟自己一样不幸地在破碎家庭长大,绝对不足为奇;
他杀死了石部长,看似因为他中年时曾与他妻子鬼混,但背后更大的原因,更可能因为石部长的「愿景工程」(如没记错,石部长的工程计划好像提过会缩减养老福利,而他年少时是由外婆一人养大的)。
还有他在警局内受尽排挤,也因为不愿同流合污;他与外籍女子的关系,也源自两个不幸之人的惺惺相惜。正因为张冬陵经历过无数不幸,他才用力设法做点幸福的事情。制裁坏人、不贪污渎职、与同样的天涯沦落人远走高飞、即使折磨自己也要让女儿在健全的家庭成长,然而为何接下来的结局,仍是永无止境的苍凉和不幸?
也许,不幸的不是人,而是城市本身,已经再无拥抱幸福的动力;渴望营造一个幸福之都的愿景工程,也阻止不了人走向穷途末路的绝望。《幸福城市》故事沉重,但未算给观众太大的震撼。不知是否导演的原意,三个篇章,未见有紧密的连击,似是自成一格的独立故事,致使电影内容有点涣散,如果分别在三个故事,都加插一样的象征符号,说不定能令整体更有连贯性和紧凑感。
另外,由于电影分成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设定在未来世界;但这个未来世界在我眼内,也未免太弱了,可能是没有时间花费太多篇幅说明背景,所以宁可就草草创造一些未来世界可能会有的科技系统算了。
《幸福城市》最大的亮点,是丁宁的演出,就算在前段觉得闷的观众,丁宁一出现,都会马上抖擞起精神,加以注视;为警察局那一场,而看整部电影,我也认为十分值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