朽木露琪亚朽木露琪亚  2020-08-01 18:00 宅部落 隐藏边栏 |   抢沙发  21 
文章评分 0 次,平均分 0.0

《燃烧》(Burning):享尽荣华富贵的人,已是吃得肚满肠肥的「饥饿者」,更是得天独厚的「饥渴者」

看李沧东的《燃烧》时,巧遇一位朋友,我们第二天在讨论这出史上影评最高分的戛纳影展入围作品。他问我,全钟瑞和Steven Yeun的角色,甚至整个故事,会否只是刘亚仁笔下的小说世界的想像?

我讶异,因为我没有这样想过,我把一切都当成刘亚仁真实经历的事件。假若李沧东听见我们南辕北辙的诠释,也许会暗自窃笑。这证明他在《燃烧》,把「真vs.假」、「虚vs.实」的主题玩得出神入化,在电影中留下的空白也很有余韵,才会引发无数的思考。

《燃烧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当然是全钟瑞的一段独白,阐述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的两种人,前者是获得生理上的温饱,后者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。

可是,对比这一段,我认为那段讲中国游客在韩国免税店买东西的对话更为精彩,其中一个女角说,她在免税店工作,中国游客想买一件商品,不巧没货了,她便说「没有、没有」,但中国游客锲而不舍,坚持说「有、有」。

事实摆在眼前︰努力工作的人明明说没有的,一掷千金地购物的一方却坚决认为有,恰恰对比了《燃烧》的三位主角。

刘亚仁和全钟瑞都是在社会上挣扎求存的年轻人,没有正职,只偶然打打散工;住在窄小灰暗的地方,连阳光也照不进来;没钱,还要欠债累累。未来?前途?对他们来说,是虚幻的、不真实的,是「没有」。

背景不明的Steven Yeun,住大屋、开豪车,他说自己喜欢做饭,因为像在给自己做贡品,然后吃掉;在他的世界,不独是物质,甚至精神上的慰借、心灵上的富足,彷彿都是真确的事物,能够紧握在手,是「有」。

电影中,全钟瑞虽然生活条件不佳,但她努力追寻great hunger。她会到非洲旅游,感受风土人情;会学默剧,提升内涵修养。

她说不要当这里有什么,而是要忘记这里没有什么,她在尝试在「没有」当中寻找「有」——这点跟刘亚仁是相反的,他似乎已惯于生存在什么都没有的世界,

想做小说家写点什么,但对着电脑脑海又空白一片,唯一的乐趣似乎是靠着虚假的性幻想来自慰;到了最后,他也不明白全钟瑞的话中含意,到处问及他人那个井是否真实存在。

然而,在社会食物链底层的人,尽管潇洒地将生活温饱摒弃而不顾,是否就能顺利追求心灵满足?《燃烧》残酷地告诉你,享尽荣华富贵的人,不仅已是吃得肚满肠肥的「饥饿者」,更是得天独厚的「饥渴者」。

即使是透过变态冷血的毁灭式手法,才能获得精神满足,有钱人依然顺利地要风得风。或者,一个更变态、更冷血、更毁灭的手法,才能将一切重整修正,就如刘亚仁在结尾脱光衣服一样,才能真正踏进一个虚无的世界,然后建构一个真正的社会体制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宅部落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朽木露琪亚
朽木露琪亚 关注:0    粉丝:0
在战斗中拖后腿的,不是没力量的人,而是没有觉悟的人!

发表评论

表情 链接 私密 格式 签到

扫一扫二维码分享